上传作品
|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>名家访谈>封面嘉宾 | 镜头下的美丽中国 —— 访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杨元惺

封面嘉宾 | 镜头下的美丽中国 —— 访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杨元惺

作者: 新时代摄影网
发布时间: 2020-10-31
浏览量: 1107

图文/ 杨元惺  采访记者/ 曲倩

image.png

杨元惺

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


image.png

《惊涛裂岸》


杂志:您好,很荣幸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。您喜欢上摄影是得益于您父亲给您从国外带回来的相机。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?


杨元惺:您好,其实我对摄影产生兴趣是受到很多方面影响的。首先,就是您了解的来自于我父亲的熏陶。我的父亲是一名摄影爱好者,从小就耳濡目染,加上他从国外带回来的相机,我经常拿出来摆弄,这是对我最初的摄影启蒙。


image.png

1957年朱德参观全国农业展览会,杨显东汇报工作。


另一方面,是受到了身边一些摄影爱好者的影响:一位就是我同学的父亲黄翔,他是水利部的参事,曾经是傅作义的部下,随傳作义起义,后来喜欢上摄影,为了摄影把四合院都卖了,和老朋友、国民党起义将领、全国政协副主席侯镜如住一个院子,始终痴迷于摄影, 让人非常钦佩,对我的影响很深刻;另一位就是一个烈士子弟的同学,他的姑父是延安非常著名的老摄影家吴印咸,1955年我有幸和同学一起去了吴老家,当时看到了老先生给毛主席拍的照片,并送给了我几张,还带我了解了在暗房中洗照片的流程,从那以后,我对摄影的热爱就一发不可收拾了。

image.png

1961年吴印咸家门前




杂志: 您为中国老一辈的科学家拍过照, 比如钱学森、周培源等,为他们拍照,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?


杨元惺我记得那是1978年,我从工厂调到中国科协秘书处工作,由于工作的机会,见过很多老一辈的科学家。当时年轻, 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积累宝贵历史资料的机会,就只有在科协举办活动的时候,我才给他们拍照。举几个例子吧,我记得曾给中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拍过照,后来她当了教育部副部长;我的母校北京师大附中出了30多位院士,有钱学森、张维、汪德昭、马大猷等等,校庆的时候需要他们的照片,我就到他们家去采访,去们拍照。现在想起来是既荣幸又不甘,荣幸的是,有机会见到这么多伟大、随和、谦恭的科学家,有机会给他们拍照;不甘的是,当时没有多拍几张,记录更多他们的风采。


image.png

1981年周培源在接见日本经济访华代表团宴会中讲话


image.png

1983年周培源在中美能源会议接见外宾



杂志:后来您就有机会世界各地走,开始进行风光摄影, 是什么原因让您从人像摄影转向风光摄影呢?风光摄影与人物摄影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呢?


杨元惺:从拍人像到拍风光转变的契机是1981 年。当时我出差去桂林,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就拍了几张照片,才发现将照片中的人去掉后,是一张很美的风光照片,让我非常震撼。从那以后我就开始专注于风光摄影,应该说是大自然的“美”让我改变吧。之后,我就决心要记录更多的风光,到现在为止,我已经走了107个国家和地区,仅国内的新疆和云南我就各去了37次,其他地方就记不清楚了。风光摄影也让我找到了更多的乐趣,我喜欢自己开车出去拍摄,这样自己可以掌握时间和选景,随时停车拍照。我发表的风光作品里绝大部分都是我自己开车进行拍摄的。我开车走过了美国的47个州,只有南极北极这样的地方是坐船去的。


image.png

《布达拉宫》


至于风光摄影和人像摄影的区别,我觉得虽各有侧重,但是同等重要,没有主次之分。专注风光摄影也让我的摄影产生了一些遗憾,其实我有很多机会能够收集很多宝贵的资料,比如说深圳四十周年,朱宪民老师就发表了1984年拍的照片,实际我1982年就去过深圳,但是没有拍摄记录,累积素材。我也接触了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、 名人、 艺术家, 也没有给他们多拍一些照片,这都是我遗憾的。所以,我觉得风光摄影、人像摄影、纪实摄影都各有千秋,都是生活的一部分,只是摄影师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侧重点不同而已。我从小就比较贪玩,喜欢游泳,喜欢看大海,退休以后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这些事,去真正走到自然中,去深入到崇山峻岭、河海飞瀑之间拍摄风光。


image.png

《神湖仙境》




杂志:要想将风光摄影拍好,拍出好的作品,最重要的是什么?


杨元惺:风光摄影不像人像摄影,具有很高的客观性,要拍出好作品从客观条件来讲,第一就是身体好,如果身体不好,很多地方你都去不了,比如说西藏、唐古拉山、四川金川的阿科里、川西的黑石城,都是海拔4400米以上,珠峰大本营海拔5200米,身体不好你就去不了。第二就是要学会使用现在先进的摄影器材和摄影技术,比如全画幅相机,微距镜头、长焦镜头、广角镜头、移轴镜头、鱼眼镜头;使用各种摄影方法,比如延时摄影、多重曝光。设置都很方便, 胶卷成本高,效果也比不上数码相机,特别是专业的。


image.png

《天马行健》


image.png

《飙》

拍好作品最重要的在于你要有一颗追求美的心,要去追求自然和生命的气息去拍摄,由于对新环境的不熟悉,很多情况下,我们都比不过当地的摄影家,因为他们常年坚守在熟悉的地方,能够等到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光线,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。比如我去新疆拍摄月亮湾,我去了好几次,前几次拍摄都是因为光线的原因,拍摄出来的效果我不满意,直到最后才拍摄出了我比较满意的照片。此外,我觉得好作品还要三个方面的坚持:一个是不能雷同、要与众不同;第二是要有创意、新意;第三,摄影是光影的艺术,就要有好的光影表现。


image.png

碧水金辉》拍摄于喀纳斯月亮湾




杂志:在拍摄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,您追逐自然、探寻生命,对您影响最深刻的是什么?


杨元惺:这个[笑声]有很多感触,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概括的,我觉得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是摄影师对自然、对美的尊敬和追寻精神吧。

这些年,我走了很多地方,见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。比如有一个叫李贫的摄影家,以前他很穷,是一名外出打工的普通人。有一次,人家让他到广东去给一个老板送照片,老板看他拍的几张照片,就决定推荐他去复旦大学读新闻系,毕业后分到湖南电视台,这是一份很好的工作。但是他心中热爱绵阳,热爱那里的虎牙大峡谷,他就辞了职,专门在那拍摄,在拍摄过程中碰到过野牛等各种动物袭击,他摔断过一条腿,眼睛也受了伤,瞎了一只眼。即便如此,他还是锲而不舍坚持几十年拍摄虎牙大峡谷, 李贫常年生活在那里,为了拍摄,宣传家乡。虽然有民营企业家赞助,但生活还是很清贫。我去过虎牙大峡谷,当时我爬了6个多小时,据说才是三分之一,很难想象,也让人非常钦佩。还有一个日本摄影家,为了拍摄四姑娘山,坚持了10年。由于当时的器材比较笨重,他还专门请了几个挑夫运送器材,一年中有半年的时间在四姑娘山拍摄,最后将最美的作品展示给大家,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也让人动容。还有一位台湾摄影家,他想拍摄100座高山,但是拍到60多座高山的时候,突然遇到了雪崩,10个手指头全都冻掉了。


image.png

《眼神》


image.png

《老妇人》


所以,我觉得摄影是一种追求,在我拍摄的过程中看到有些人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作品,冒着生命危险去实现,这种精神,深深地打动我。我也常到人烟稀少的地方或者我没有去过的地方去拍摄,去拍摄别人没有见到的景色,我的目的是要把美丽的世界介绍给大家。最近我打算在11月份、12月份到甘孜州的一些我没有去过的地方, 一个海拔4400多米名叫莫斯卡村的地方, 看一看,拍一拍,延续摄影师这份坚持和初心。


image.png

《虔诚的教徒》


image.png

《凝望》




杂志:在环境保护方面, 您觉得摄影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?需要怎么做?


杨元惺:相比于语言,我觉得摄影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。

我在阿拉斯加邮轮上拍到过3只三趾鸥顺着浮冰往下飘的画面,这说明冰川融化了;在南极北极也是,冰块融化,北极熊生存很困难,都快灭绝了;在很多地方,由于气温上升,动物越来越少, 鸟类也越来越少;解放后的湖北, 我的老家仙桃都有老虎,现在可能吗?很多鸟类也灭绝了,所以我们一定要一起爱护环境。我觉得,由于气候变暖,以及人类的过度开发破坏自然环境,很多景色和动物没了,很多物种都灭绝了。这对我们地球、对人类都是一个巨大的灾难,如果继续这样下去,这个地球就不适合人类生存了,所以我们摄影师可以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,唤起人们警觉的意识,爱护环境,爱护我们的地球。


image.png

《守望家园》


在保护环境方面,我们要退耕还林,退耕还荒。现在北大荒,有一部分地方,为了保护自然环境,退耕还荒。对个人而言,我会从自己做起, 尽量不用塑料制品, 我很少喝矿泉水、纯净水, 一直喝井水、自来水、泉水,也很少用纸巾,我觉得要从我们自己节约用水、节约用纸做起。大家都应该这样,从我做起,从爱护环境的点点滴滴做起。


image.png

《独钓天涯》




杂志: 人老心不老, 您的作品处处散发着活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,您是有什么诀窍吗?


杨元惺:我觉得是好的心态和坚持锻炼吧。

对摄影的热爱让我始终保持一颗不断学习、不断探索的年轻心态,对于自己热爱的摄影总是有用不完的劲儿。我过年有时候也去拍照,比如说去山西、陕西,拍摄老百姓过年,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, 我觉得我们只要生活能够自理,长寿就是幸福快乐的事情,《中国老年》杂志刊登介绍的不少老人都是我介绍的,因为我认识的健康老人多,大家的心态都非常好。


image.png

《廊》


另一方面,我从小就坚持开窗睡觉和冬泳,明年我就80了,现在还能冬泳,在任何地方我都敢下水游泳;中医理论说保暖、祛湿、春捂秋冻,但是中医理论也是因人而异的,好像不适用于我,我从来不穿秋裤, 不穿毛衣。每个人体质不同, 但是有一点一定是百试百灵的,那就是坚持锻炼,我一直坚持锻炼身体,我认为好的体质才能有健康的意志。我们一家人都很热爱锻炼,比如我夫人坚持游泳、做瑜伽,我女儿48岁了,还在跑半马,我们一家人都在锻炼身体。我觉得有了良好的体质,你才能够享受生活,才有精神去拍照。死后必定长眠,生前何必久睡,我一直是这观点,所以要抓紧时间看世界,过好每一天,吃好每顿饭,拍好每张照。


image.png

《斑斓秋色》


我一直订各种杂志,《新时代摄影》是我最爱看的杂志,现在是读图时代, 但纸质媒体也不能少, 尤其对摄影而言, 我感谢新时代摄影的采访,有机会和大家见面。



【本刊评论】


日夜奔忙,只为记录祖国的好山好水


是要以什么样的视角、以什么样的热忱拍摄,才能在作品中展示生命的崇高和自然的壮美?

坚持将最美的作品呈现在大众眼前,走近杨元惺主席,这是一位几十年如一日,用脚步去丈量祖国的山河,用快门去记录对生命敬畏的大师人物。杨元惺主席的作品不仅展示着大好河山的美,还无声地将环保意识深刻于每一幅照片中,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环境的尊重和赞美,感触到地球母亲的轻叹和呼吸,感同身受于每一张画面,自发加入到环保队伍中来。

风光之外,还有人文,杨元惺主席还坚持沿着他父亲之前走过的路,一直拍摄,一路追随,旨在将父辈们辛勤劳作改变中国现状的故事讲述给大家,以照片的形式展现在大家眼前,宛然一幅手写的历史画卷。

杨元惺主席认为, 摄影带给人们的是生活的快乐、美的追求、朋友的真情、相聚的永恒、灵魂的净化升华。千山万水的深情牵引着我们的摄影之路, 也丰富着我们的人生之路, 走近大师,走进属于杨元惺主席的光影世界。


注:此文将发表于《新时代摄影》杂志2020第11期杨元惺主席第11期封面嘉宾。


image.png

image.png

杂志内页欣赏